一、制定背景与立法目的
为了表彰英雄烈士的牺牲与贡献,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尊严与权益,国家于2018年4月27日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》。该法旨在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,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、爱国主义精神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、时代的先锋。他们为了抵抗帝国主义,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,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,抛头颅,洒热血,英勇奋斗,无私奉献。保护英雄烈士,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尊崇,更是对历史的尊重,对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。
二、法律实施与社会影响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》自2018年5月1日施行以来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,积极开展烈士褒扬、纪念设施保护、纪念活动组织、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,依法查处和打击侵害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。
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方面,国家建立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制度。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不仅供公众瞻仰、悼念,开展纪念教育活动,还免费向社会开放,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。例如,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,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、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,其名称、碑题、碑文、浮雕、图形、标志等均受法律保护。
在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方面,教育、文化、新闻出版、广播电视、电影、网信等部门积极发挥作用,鼓励和支持以英雄烈士事迹为题材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、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。学校将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纳入教育内容,通过组织纪念教育活动,加强对公众尤其是学生的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。
同时,网络空间也成为宣传和保护英雄烈士的重要阵地。针对网上传播、歪曲革命历史、抹黑英雄人物、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突出乱象,网信部门依法严厉打击,从严处置违法违规信息的账号及网站平台,有效遏制了歪曲、丑化、亵渎、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网络言行。
三、法律条款与具体案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》明确规定了英雄烈士的保护范围、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。其中,第二十二条规定,英雄烈士的姓名、肖像、名誉、荣誉受法律保护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、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、电影、出版物等,以侮辱、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、肖像、名誉、荣誉。
例如,2021年10月,某软件弹窗推送诽谤、侮辱邱少云烈士的信息,属地网信办依法采取约谈、责令整改、暂停相关功能、公开通报等多项措施,有力震慑了造谣传谣行为。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法律在维护英雄烈士名誉、荣誉方面的严肃性和权威性。
四、总结与展望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》的颁布与实施,标志着我国英雄烈士保护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轨道,为全社会共同维护英雄烈士尊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。6年来,该法在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尊崇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,保障法律实施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完善,崇尚、学习、保护英雄烈士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。
未来,我院将加强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宣传普及工作,创新宣传形式,扩大宣传覆盖面,提高全社会对英雄烈士的尊崇与保护意识。